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培养基地概况
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是常州市政府和南京大学共同建设的校府产学研合作平台,主要从事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建设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江苏省重组蛋白质制造工程实验室。目前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拥有领军人物13 人及 1 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研究所建立了一套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公用平台,统一规范,共享共用,管理有序,成效显著、实验室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多学科可共用的仪器设备统购、统管,共享、共用,24 小时开放使用,管理有序、成效显著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和在实际工作中正在发挥良好作用的公用平台,充分满足实验需要,将专人管理与研究人员自行操作相结合,达到高度的共享,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及工作效率。
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与常州企业合作,协助医药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先后与常州千红生化医药公司、常州四药制药公司、常州方圆药业公司等医药企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多个新药在常州产业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院连续4 次被评为优秀研发机构,并获得常州市人民政府特别贡献奖、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多项奖励。研究院被选为产学研典型案例在江苏卫视“两个率先新征程”系列片中播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研究院建立了整套科技管理的规范,有较强的科技服务管理能力,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主攻方向
研究所主要进行原创生物药物的开发和转发,突出原创性,研发项目包括重组蛋白药物、纳米抗体药物、蛋白口服制剂、活体微生物药物以及基于活体微生物的基因治疗系统的研发。
三、基地运行主要保障
(一)人员保障条件
目前研究所员工总数 144 名,其中研发人员总数 126 名,占比 87.5%,已汇聚了 16 名(含杰青、长江、优青、青千、973 首席等)等领军人才(占比>11%),高级职称以上 77 名,硕士 40 名、博士 86 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 87.5%,组建了一支国际顶尖水平的医药领域研发团队。
(1)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和劳动法的规定,做好环境管理以及实践人员的劳动保护,
保障研究生的工作和人身安全,并认真执行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管理规定。
(2)成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组织,并指定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指定政思想好、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专职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
(3)组建实践指导机构,按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求,配置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任研究所导师。双方导师根据实践计划不定期召开会议,落实、检查研究生实践的相关事宜,共同商定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4)为促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高校可不定期评估实践情况,听取研究所以及对研究生对实践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二)工作保障条件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作为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以全新的机制进行运行。研究所拥有研发仪器 8233 台、装备原值 17016.8 万元,其中,100 万元以上的研发仪器22 台,装备原值 5079.2 万元。大型仪器集中管理、24 小时全天候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研究所目前拥有建筑面积为 10800m2 的独立大楼,其中研发实验室面积达 4000m2 的专业开放实验室,利用 5000m2的创新企业孵化场所。建设了“靶向药物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实验室”、“靶向药物的制备和应用实验室”、“蛋白药物制备与纯化实验室”、 “靶向药物功能分析和评价实验室”、“功能药物载体制备及缓控释药物实验室”5 个公共开放实验室。研究院建立了整套科技管理的规范,有较强的科技服务管理能力,可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三)生活保障条件
(1)为进站研究生提供每人每月 1000 元(含交通费、餐费和住宿费)补贴,研究生如参与科研、工程项目有关的项目可额外奖金,这些可保障研究生能够安心、开心地在基地进行研发、学习和生活。
(2)研究所依托的常州科教城可以提供进站研究生集体宿舍,宿舍区配备了相应的娱乐、体育健身设施,方便进基地研究生在业余时间很好地享受业余生活,同时,研究所还会定期组织集体相关活动,进基地研究生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是否参加。
四、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方案
1、研究生到基地应带有明确的课题任务,这样才能使研发实践工作落实实处。基地将技术需求凝练成相应的研究课题,应与研究生及校内指导教师签订课题研究任务书,研究生在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生的课题应与本人的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2、研究生需定期回校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在站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校内导师也应定期到基地对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进行指导,加强与基地的沟通交流,共同做好研究生管理考核工作。
3、研究所为进入基地的研究生建立在所档案,对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研究所有权中止其在所工作,停发生活补贴。研究所对在所研究生实行全过程管理,规范研究生进出基地的各个环节,严肃进所纪律和考勤制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规范性。
4、建立高校和研究所双导师制度。学校聘请研究所中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所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并由学校颁发导师聘书。校内导师与研究所导师密切合作,根据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与实施培养计划,在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论文和实际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双导师制度的实行,能够保证对在所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进行实时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目的。
5、建立考核评优奖励机制。组织不同高层技术人员定期对研究生进行生产理论操作培训,并组织研究生在研究所内部不同部门参观学习,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对研究生进行培训后技术考核和报告打分制,实行相应的评优奖励机制。
6、建立优秀研究生留用机制,对留用的研究生签订聘用合同,该机制不但维护了研究生的权益,也可使研究所在培养过程中尽早发现人才、选择人才。
7、研究生实践期间,依托研究所科研项目所取得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研究所所有,依托双方合作科研项目所取得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双方共享,并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手续。研究生在专利登记证书上可作为第二名以下的专利人登记。研究生不得将研究成果泄密或未经研究所同意转让他方,如有违反,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予以追究责任。
五、2023年招生类别和专业
类别 | 方向 |
生物与医药 | 生物与医药 |
企业联系人: 李女士,0519-86339983